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是黄河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村。这里依托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通过村集体经济,带领农区居民种出“致富粮”。

正值丰收时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村民杨艳新把刚收好的小麦和水稻送到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他告诉记者,去年依托合作社,他家水稻和小麦总共卖了15万多元,经济效益特别好。“今年,我又和合作社签了收购协议,估计收入能有10多万元,再养一些猪和羊,明年收入应该会更多。”杨艳新说。

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紧邻黄河。居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收入增长比较缓慢。2019年,万亩滩村党总支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成立了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注册“巴镇万亩滩”商标,通过收储居民小麦、水稻,进行统一加工、包装,并以网络直播、助农平台、超市、单位团购等方式销售。这里作为我市唯一种植水稻的村庄,更是打出了“一方好水土,自然好味‘稻’”的口碑。2020年,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累计收储小麦18万斤、水稻10万斤,米面总销售额达到近4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

与此同时,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还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民王金柱是村里的养猪大户。2020年,他家靠养猪毛收入就达8万多元。王金柱向记者介绍:“今年又加盖了一排圈舍,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党总支把发展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养殖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通过为有意愿、有能力发展种养殖业的农区居民发放贷款、开展农技培训、一对一技术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农区居民种养殖技术能力,扩大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21年9月,万亩滩村养殖大户达16户,30多户居民加入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020年,万亩滩村居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18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