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区委紧紧围绕“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目标,科学统筹谋划、严格程序要求、精心组织实施,12月8日,3个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后新班子结构更优、功能更强。
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下好换届“先手棋”。始终把换届选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确保换届选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换届选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压紧压实党委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分别组建由区委书记、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区镇换届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选优配强工作人员,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把牢换届选举总航向。二是强化培训调度。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分级对区、镇两级具体负责换届的100余名工作人员开展了专题培训,就换届程序、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等进行业务辅导,确保换届工作人员职责明确、政策熟悉、程序清楚。区、镇两级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选举委员会9次,对代表的资格审查、人事请示、会议筹备等重点工作跟进部署、紧盯落实。三是深入把关督导。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纪委监委、区人大等部门单位组成换届督导组,围绕责任落实、工作落地等内容,通过全覆盖巡回督查、“点穴式”重点督查、“蹲点式”现场督导等方式,对三个镇换届工作“点对点”进行督查指导,全面排查梳理风险隐患,切实加强对执行换届政策、严格换届程序、严肃换届纪律情况的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换届政策要求落实到位。

坚持严把关口、提升质量,夯实换届“基础桩”。综合考虑事业发展、班子建设和干部培养需要,统筹做好人事安排工作,为新一届镇领导班子的产生打牢基础。一是严把人选政治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考察考核,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同时,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和廉政意见“双签字”规定,有效避免了“带病提名”“带病提拔”。二是严把代表推选关。严格按照代表选举程序规定,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方式,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周密实施组织考察、确定预备人选及公示、审查、大会选举等环节,做到程序步骤不少,环节不缺,确保人大代表选举结果的民主性和合法性。三是严把结构比例关。换届后镇级领导班子年龄、经历、学历、专业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切实增强了班子整体功能。新一届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7.85岁,较上届下降2.09岁;1986年以后出生的班子成员占比39.4%,1990年以后出生的占15.2%。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93.94%。各镇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

坚持从严从实、正风肃纪,筑牢换届“防火墙”。 把严肃换届纪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三个强化”,以严的纪律、硬的措施,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一是强化纪律教育。累计编印发放换届纪律“十个严禁”漫画、严肃换届纪律折页等宣传材料5000余份。充分利用“活力海南”“先锋海南”微信公众号、党建网站等媒介载体,每日推送“十严禁”等换届纪律政策内容。积极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换届工作人员等490余人观看警示教育片。围绕“六必谈”原则,区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开展谈心谈话320余人次,组织签订《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490余份,有效提升换届纪律宣传覆盖面和干部知晓度。二是强化风险研判。组织120余名科级干部、换届工作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及普通干部进行了换届风气状况评估,并制定了换届风气监督工作检视清单,提前研判分析换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针对性制定防范举措,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建立“12380”电话、信访、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群众监督举报平台,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来信来访专人负责制度,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线索、人员信息、接访时间、办理情况、办结结果等逐一记录在册,构筑起换届纪律的“严密防线”。同时,会同区纪委监委建立联查联办和快查快结机制,对不遵守换届纪律、破坏换届风气的,露头就打、绝不手软,着力营造清明清正清新的换届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