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村级治理机制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记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党委书记王欣珂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乌海之南,黄河岸畔。连片的沃野环绕村庄,蕴藏着丰收与希望;宽阔平坦的农区道路,四通八达、连接城乡;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各具特色,建设如火如荼;错落有致的农宅宽敞明亮、温馨暖人;农区居民安居乐业……这里是素有“乌海南大门”之称的海南区巴音陶亥镇。自镇党委探索推行“1433”村级治理工作机制以来,农区由内而外焕发出活力,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巴音陶亥镇地处沿黄生态经济带重要位置,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乡镇。全镇耕地3.9万亩,辖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8万余人。镇党委下设党组织35个,有党员639名,其中农区党员544名。2019年9月,巴音陶亥镇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和村级组织集中换届的重要节点,王欣珂按照组织安排调任巴音陶亥镇党委书记。
作为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王欣珂始终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主业,坚持党建引领,抓住村级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探索推行“1433”村级治理机制,不断强化村党组织在农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坚持1个核心。王欣珂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认识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还要看党组织强不强。“1433”村级治理机制首先强调、维护的就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赋予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各项事务的职权,让村级党组织腰杆更硬、底气更足。2021年,巴音陶亥镇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72%,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全部由党组织书记担任,形成有利于村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架构,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完善4项制度。王欣珂认为,制度是村级治理的关键,只有制定完善长期遵循的工作制度,办事才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才能彻底改变过去开会吵不明白、定不下来的局面,让工作更有规矩、更有底气。为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巴音陶亥镇研究出台《巴音陶亥镇村“两委”工作规则(试行)》《巴音陶亥镇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报销制度(试行)》《巴音陶亥镇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工作规则》《巴音陶亥镇党群服务中心接待制度》等4项制度,让决策更科学、机制更顺畅、监管更透明、服务更便捷。
建立3张清单。抓好村级班子、带好村党员队伍,王欣珂深感责任重大。王欣珂带领镇党委班子紧紧抓住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建立权力运行清单、履职责任清单、停职退出清单等3张清单,划清职责、明晰底线、完善监管,强化村干部守初心、守规矩、守底线意识,在引才育才和管理激励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能力和动力。
创新3种模式。在积极发挥村级组织作用的同时,巴音陶亥镇党委立足实际,推行老书记工作室“家人治家”调解模式、流动党员“三定一访”管理模式,文明积分“兑出新风”引导模式作为村级治理机制的补充和提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引导农区居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以文明转变带动乡风民风改善,推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
党旗高扬映沃野,砥砺奋进践使命。巴音陶亥镇推行“1433”村级治理机制以来,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第六届自治区文明村镇”“全区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王欣珂用忠诚和担当诠释着农区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奋斗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