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经典 打造精神家园
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

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坐落于市文体中心北侧,于2020年7月正式开放,截至目前,已接待观展人员上万人次。展馆通过6个篇章、20余个单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成长史、奋斗史及发展史,为来此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和学习党史提供了一个平台。
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展览面积800余平方米,周一到周五每天固定时间提供6个场次的讲解服务。展馆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区、组织生活区、红色阅读区、办公区4部分组成。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区是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的核心区,以声、光、电等新科技展陈方式突出展陈内容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增强互动体验和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组织生活区借鉴北京等先进地区的模式,着力打造庄严感与科技感相融合的智慧党员组织活动功能区,为基层党组织活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培训提供智慧服务。红色阅读区设有书籍借阅区、电子阅读区、谈心谈话区、休闲区等。办公区则为场馆工作人员提供办公空间。
讲解员申燕介绍实践中心成立以来,颇受市内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喜爱,初心大讲堂还可以提供红色观影服务,书籍区的全部书籍亦可提供借阅服务。
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为全市广大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党员干部群众参观提供预约服务,由于预约较多,需要提前1—2个工作日预约。疫情期间团体人数限制在35人以内,需要佩戴口罩,做好防疫登记方可进入。
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

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位于煤炭博物馆东南侧,是2018年9月由海北街道党工委在辖区居民贾明利和降云个人筹办的红色展馆的基础上,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升级而成,是一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长贾明利介绍,展馆分为主题展馆、大讲堂和四个小型主题展室,重要展品主要集中在主题展馆,有毛泽东纪念品展、元帅风采、“永远的丰碑——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展等,其中不少展品曾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展出。大讲堂则可容纳80余人同时开展活动,也是社区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场所。展馆内的展品有5万多件,包括毛泽东选集100多套、毛泽东瓷像、塑像100多件,毛泽东像章1万多枚,还有红色题材影片300多部,很多都是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
除了红色文化,还有4个各具风格的小型主题展室,包括“实景”打造的“海勃湾区供销社”,原汁原味的物品陈列、熟悉亲切的本土商品,将参观者带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乌海的往事中。与其他展馆有所区别的是,前来这里参观的中小学生非常多,是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展览馆全天开放,提供预约和讲解服务,需遵守参观规则,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触碰展品,不带液体进入,拍照需向工作人员询问。
农场记忆展览馆

坐落于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的农场记忆展览馆,在我市诸多展览馆中别具一格。它的外貌颇为古朴,外形呈窑洞式,共有6个展室,分别为综合陈列室、保卫室、办公财务室、农具陈列室、员工宿舍、农副产品展示室。
走进综合陈列室,20世纪六七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展出的展品有毛主席像章、语录、宣传画,老照片等,还有农场职工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如粮票、账本、活期储蓄存折、手表、耕犁、木质播种机、二胡、放映机、留声机等老物件,完美地还原了时代印记。
这个展览馆的前身是原万亩滩农场的粮食储备窑洞,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万亩滩农场于1959年成立,曾是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八大农场之一。当年,大批建设者在这片盐碱滩上凭着简易的生产工具开荒种地,累计开发耕地3000多亩,创造了年产粮食10万公斤的奇迹。
该展馆建设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忆艰苦岁月,感念党恩,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展馆接待市内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学生群体参观,但需要提前跟万亩滩村村委员会预约。
张耀国同志先进事迹展览馆

张耀国先进事迹展览馆是2005年为纪念优秀村干部楷模、中河源村原村主任张耀国同志而建设的。纪念馆位于下海勃湾14路终点站附近滨河街道中河源社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中河源社区党委书记张迎新介绍,展馆坐东向西,紧邻美丽的母亲河,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该馆致力于中华民族红色文化宣扬,加强对社会各界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张耀国同志生前是海勃湾中河源村村委会主任。2001年3月被群众推选为首届村委会主任后,3年多的时间里,为改变全村落后面貌,他舍小家顾大家,勇挑重担,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由于积劳成疾,2004年1月17日不幸与世长辞,年仅48岁。
到张耀国同志先进事迹展览馆参观学习、举办主题党日活动,需要提前向中河源社区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