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南区:生态好 产业兴 乡村振兴画卷美

发布时间: 2022-09-19     来源: 魅力巴音陶亥     作者: 活力海南

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立足乡村特色资源禀赋,利用各村产业及文化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以产业发展、观光旅游推进乡村振兴。


村集体经济“换挡提速”


海南区一棵树村的张兰兰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在家门口就挣起了钱。“我在村里的葡萄采摘园承包了0.6公顷地,这里离家近,好照看,租地的价格也很优惠。今年我种了玫瑰香、蓝宝石、红提这些葡萄品种,长得特别好,这几天就上市了。”张兰兰笑着说。

好1.png

葡萄丰收,助农增收。(摄影:曹艺)


张兰兰口中的葡萄采摘园是一棵树村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利用市、区扶持葡萄产业的优惠政策,调整村内种植结构建设而成的。起初,村里组织村民将约3.3公顷的集体荒地平整后作为试验田种植葡萄,经过十几年的经营,葡萄园种植面积已增加了十几倍,许多种植户、农业合作社每年都会承包土地种植葡萄,为村内留守妇女、老人等提供了临时就业岗位,也为村集体经济创收。


近年来,一棵树村大力发展以旅游观光、餐饮休闲、果蔬采摘等为主的乡村文旅业态,实现了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9月3日,在一棵树村百亩鱼塘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建设景观桥。一棵树村党总支书记郭振华介绍说:“正在建设的景观桥和观光火车游乐设施预计国庆期间全部完工。景观桥建成后,游客在桥上行走可以看到水底的鱼,还能乘坐观光火车欣赏周边美景,也能到这儿垂钓。”据了解,一棵树村依托本地渔业养殖优势,在闲置土地开发建设了百亩鱼塘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就业,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百亩鱼塘是我们盘活闲置资源、在盐碱地开发的水产养殖区域,鱼塘内养殖有草鱼、鳜鱼、虾等,西侧是烧烤长廊,南侧有蒙古包,与我们村的葡萄采摘园、农家乐、农耕文化体验等形成优势互补、一体推进的格局。”郭振华说。

好2.png

工作人员下网捞虾。(摄影:曹艺)


在百亩鱼塘旁边,盐碱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利用106.67公顷闲置盐碱地开展特色产业,总投资8600万元,利用黄河水与当地盐碱水,科学调配适宜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水质条件,以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室外土池生态养殖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加热保温技术、养殖自动化技术等,实现养殖水零排放,全年不间断生产绿色无公害对虾产品。此外,企业与当地居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居民在对虾养殖、运销、冷链物流、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方面就业。


“今年,我们按照‘种植、采摘、观光、垂钓、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继续对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立‘种植户+观光采摘园、垂钓园+休闲度假’发展机制,在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居民收益的双提高,助力乡村振兴。”郭振华说。


乡村游积蓄“发展动能”


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错落有致的农家乐民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得像一幅油画,尽管不是周末,也还是有不少游客到这里游玩。“我是从河南过来的,第一次来这个村玩,这里基础设施都很完善,绿化、景观的整体感觉特别好,旁边就是黄河水,还有葡萄长廊。我们刚刚在这里的农家乐吃了午饭,味道不错,希望下次还能来这里游玩。”9月1日,正在西行客栈散步的王二伟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赛汗乌素村通过实施农区道路改造、乡村旅游建设、水系整治等,努力打造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田园景观,农区面貌焕然一新。在这里,车行道、步行道、环湖步道、绿道阡陌纵横,修葺一新的文化广场绿荫萦绕,成了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好3.png

美丽的赛汗乌素村。(摄影:王超)


目前,村内新建的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黄河文化广场已经收工,12个售卖展厅完成搭建,游客中心外部结构已经建设完毕。在文化广场周边,许多墙面被多彩的墙画装饰一新,相比几个月前又变了个模样。“今年,我们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这个文化娱乐活动广场。平时居民能在广场跳舞,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在重要节日还能举办音乐节、帐篷节、乡村集市。我们利用文化广场搭建了农副产品售卖平台,西侧还建设了专门的售卖大厅,供居民售卖农副产品,带动经济发展。”赛汗乌素村党委副书记张廷说。


近年来,赛汗乌素村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建房、修路、兴水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让乡村旅游形成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带来经济效益,赛汗乌素村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扶持、村企联建等方式,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鼓励就业和招商,为促进农区经济发展、保护村庄生态,以及发展乡村旅游、观光采摘等产业提供了良好保障。


今年下半年,西行客栈新改造的窑洞民宿将正式对外营业。该民宿与传统的农家乐民宿不同,外部采用古朴的窑洞造型,内部则与宾馆、酒店的现代装修无异,能够满足多样化群体的乡村旅游居住需求。


如今,赛汗乌素村不仅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家园也让更多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赛汗乌素村将村庄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农业生产生活绿色发展方式等纳入党总支的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持续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现在路面硬化了、环境变美了,每家门前都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村内还设置了4台扶贫水站,专为居民提供净化自来水。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


“从实施改房、改街、改墙等工程到新修道路、兴建文化广场,再到水网改造、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村实现了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收,居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啦。”赛汗乌素村驻村工作队成员刘占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