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敖包乡村旅游起步早、基础好,但在更多更具区位优势的嘎查村开始搞旅游的情况下,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文旅融合怎么做?研学游怎么搞?我们得早想一步、多做一步。”从担任驻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敖包嘎查第一书记的那刻起,青林便有了这样的思考,并多次与嘎查“两委”、党员、村民,旗、苏木相关领导和有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
巴彦敖包嘎查于2006年从一个钓鱼塘、一群水养鸭、几个蒙古包做起,打响全旗乡村旅游“第一枪”。现有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资产多达5000多万元的生态度假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巴彦敖包嘎查地少,度假村规模受限制,乡村旅游遭遇瓶颈期,我们不太懂怎么精耕细作、提档升级。但我们青书记能说清楚、做明白。青书记在村里,我心里踏实。”嘎查支部书记、嘎查达张军说。
“驻村两年时间里,我习惯了坐炕头唠家常、趟地头摸实情、聚村头谈发展,让一件件小事情在自己手头上做成,让一个个小目标在自己努力下实现,总觉得自己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劲儿。这可能就是‘第一书记’这个称呼带给我的强大力量,我特别‘享受’‘第一书记’这份担当和责任带给我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青林说。
近两年来,青林会同嘎查“两委”不断探索由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传统游向研学游转变的适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子。开展“乡村振兴,我有话说”主题走访调研活动,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完善村规民约,倡议村民争当导游服务能手,全民参与乡村旅游。组织村干部和农牧民外出观摩学习120余人次,引导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协调派出单位制订五年包联帮扶规划,直接投入资金368万元,实施景区扩建等项目,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做好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设计景区LOGO和IP形象,开发建设旅游宣传网站,编印2套宣传册,设计制作8套主题文创产品,规范完善景区各种标牌文字。组织建设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乡村振兴培训实践课堂和农畜产品展示中心,开发5个主题研学课程,初步形成研学课程体系。组织建设“北斗主题展陈馆”,以图文并茂、音视频交融的形式,面向村民和游客经常性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2年,巴彦敖包嘎查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被文旅部门命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乡村振兴局表彰为“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自治区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兴安盟委组织部评为盟级“最强党支部”示范点。
回顾过去近两年来的工作,青林微笑着说:“为嘎查群众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得益于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派出单位的强大后盾,得益于嘎查两委的精诚团结。我必将心怀感激,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继续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