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区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建推动各项经济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各项事业发展活力得到全方位激发,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
强化组织联建,凝聚发展合力。海南区积极探索跨领域、跨行业党组织联建共建模式,打破条块分割壁垒。通过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围绕区域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共同商讨、协同解决。
拉僧仲街道党工委依托“双报到”服务机制,联合辖区内的机关单位、学校、医院以及多家企业党组织充分共享人力、物力、场地等资源,推动66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千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全年发布报到任务243个,解决管道堵塞、院墙垮塌、屋顶修缮、增设沙池等群众关切问题356件。这种紧密的组织联建模式,使得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向前。
巴音陶亥镇党委采取“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26个,集体经济收益突破300万元,同比增长45.2%。成立巴镇集体强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整合300多款农副产品,总销售额近200万元。充分发挥党组织合力,盘活供销合作社用房和冷库资产,整合300多款农副产品,建设农畜产品集采展销直播中心,总销售额近200万元,进一步提升乡村集体经济活力。
拉僧庙镇党委持续深化“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组建内蒙古亚欧大陆桥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选派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深入实施“晒党建、晒成绩”赋能增效提质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个,完成8个认领项目,“三个一”任务有效落实。
党建引领产业升级,激活经济动能。立足区域产业实际,海南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引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海南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党委探索形成“136”工作法,把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热点和突破点,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组织各企业党支部组建志愿服务队、生产突击队、安全纠察队、技术攻关组深入企业调研,解决生产急难险重、安全隐患和技术攻关等问题。此外,探索建立了1+5+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统筹各方力量为园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法律服务、矛盾调处和安全隐患管控等社会治理服务35次,把党建引领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园区。
聚焦基层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是海南区激发经济事业发展活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中心户等方式,让党员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治安巡逻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
拉僧仲街道新世纪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了“物业党建联建”治理模式,社区党组织引导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将物业服务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在这一模式下,物业党支部积极响应社区党组织号召,加强小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停车秩序,社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西卓子山街道祥苑社区成立“周姥姥拉家常睦邻小屋”,进一步拓展调解服务触角,解决污水管道堵塞、旱厕无照明灯等非纠纷民生事项510件,确保居民事心双解,消除矛盾上行隐患,有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培育党建品牌,彰显区域特色。注重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党建品牌,以品牌建设提升党建影响力,激发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拉僧庙镇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推出红色研学游、近郊短途游等旅游路线,全年累计接待研学、旅游团约120期,承办“北方海南·黄河风——五一畅游乐”和海南区第五届农民丰收节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8余万人次,累计营业额达200余万元,带动了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发展,让乡村走上了文化振兴带动经济振兴的特色发展道路,扩大了“北方海南”城市IP知名度和影响力。
拉僧仲街道因地制宜打造37℃平安家、五彩联盟·建设幸福家园、“心”起点、幸福苑等8个“一社一品”社区党建服务品牌。网格党员变身“红色网格员”,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城市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建立信访代办“1+7+5”的工作模式,代办化解信访事件36件,依托“1+6”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信访超市办结各类纠纷160件,提供心理援助200人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67次,兑换积分超市物品189件,真正把服务群众好的举措办法提炼归纳成日常工作标准。
通过扎实有效的基层党建工作,海南区成功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力量,各项事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正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