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持续在聚焦如何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上谋思路、下功夫,通过用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做实做活基层治理,稳步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聚焦主责主
赋能扩权做“加法”
筑牢党建引进城市基层治理的核心地位,健全“四级组织”管理体系,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垂直管理模式。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设立“五办一中心”,将城管、市场监管、司法等区级职能部门执法人员下沉到街道,承担执法检查任务。坚持以“职权法定、权责一致”为原则,全面梳理街道权责事项,及时调整完善街道权责清单,并充分考虑街道需要和承接能力,依法下放了16项行政权力事项,明确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将“条”的管理和“块”的治理协同起来,改变以往街道 “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和“责任无限、权力有限”的被动局面。
持续减负增效
统筹优化做“减法”
进一步清理规范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工作台账,全面清理要求社区出具的各类证明,共保留社区出具证明6类事项,让社区居委会从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进网格、访民情、解民忧中去。合理调配工作力量,在社区窗口安排人员专门进行业务受理,其余社区“两委”成员全部下沉网格,一线指导督促专职网格员,每天巡查网格,走访群众,掌握民情民意,着力增强服务群众精准度。自9月以来,全区11个社区109名专职网格员和150余名兼职网格员实现人员定网、服务到格。
坚持互联互动
融合共建做“乘法”
积极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单位为主体、各方共同参与的“1+X”型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建立健全了驻社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社区党建工作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建立健全共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通过“双向融入、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提升”,实现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事共商、实事共办。截至目前,全区68个机关单位、11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常态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办。
创新基层治理
精准服务做“除法”
创新推行“136+”治理模式,即:“1”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3”以业主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主体,“6”以矛盾纠纷志愿调解队、文体活动志愿宣传队、未成年人志愿辅导队、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环境保护志愿护卫队、生活服务志愿帮扶队“六支队伍”为抓手,充分调动公、检、法司,包联单位、辖区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织密基层网格管理服务网,实现多元互动、全员参与,以社区“小网格”撬动区域“大治理”。构建团队化管理服务体系,按照“1+1+1+N”模式强化网格力量配备,实行“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管理模式,在楼口悬挂网格小组公示牌,有效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