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张紧跟:“好好先生”画像

发布时间: 2022-06-22     来源: 思想火炬     作者:

 编者按:现实中,“好好先生”并不鲜见,其所谓“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只说好话,习惯于给人“戴高帽”;二是只点头不摇头,面对矛盾绕道走;三是好坏不分,凡事不问是非曲直。奉行“好人主义”处世哲学的“好好先生”,首先是“怕”,怕出纰漏,遇到问题就“耍滑头”;其次是“混”,只种花、不栽刺,得过且过;最后是“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年轻干部提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明确要求。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基层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缺乏担当斗争精神,好人主义就是其中一个具体表现。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指出“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出发点就有问题,因为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地方和单位正气不彰、邪气蔓延,工作局面长期打不开,矛盾问题积累一大堆,同好人主义的盛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众所周知,孔子和孟子一向倡导中庸、忠厚和仁,但却特别反感乡愿。《论语·阳货》谓之曰:“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对此作了具体描述和解释:“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这里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看似忠厚老实但实际上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伪君子”。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其实就是信奉“好人主义”的“好好先生”。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汉的司马徽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非好坏,他都回答“好”。于是,后世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不问是非曲直、一团和气、只求相安无事的人。《红楼梦》则揭下了“好好先生”的画皮:“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顾名思义,“好好先生”主要指那些世故圆滑、没有是非观念、凡事都说好的人。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生动地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好好先生”画像:一曰“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二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1]后来,江泽民同志将之概括为“缺少正常的相互监督和帮助,一团和气、息事宁人,回避和掩盖矛盾,当好好先生”。[2]胡锦涛同志认为“好好先生”“在原则问题上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不开展批评,不让人批评,甚至压制批评”。[3]习近平总书记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4]

现实中,“好好先生”并不鲜见,他们自认为“坚持原则是非多、碰到硬茬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其所谓“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只说好话,“好好先生”习惯于给人“戴高帽”、擅长歌功颂德,只说好话、不说坏话,特别是不主动说“坏话”;二是只点头不摇头,“好好先生”凡事不问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宁可把事搞砸,也不愿批评、得罪人;三是好坏不分,“好好先生”面对矛盾绕道走,甚至把坏的说成好的、把问题包装为成绩,对错误言行、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宁可留隐患也绝不做“恶人”。

  奉行“好人主义”处世哲学的“好好先生”,首先是“怕”,怕出纰漏,办事总要“留余地”,态度上模棱两可;其次是“混”,只种花、不栽刺,得过且过;最后是“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具体而言,实践中“好好先生”的基本画像为:

  画像一:捧着抬着上级、包着让着同级、哄着护着下级,只求“一团和气”的“老好人”。信奉“得罪领导导致印象不好,得罪同级使得工作难搞,得罪下级遭致选票减少”的“好好先生”在谁面前都一团和气,一切都说“好”——对上级,他们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一味迎合、投其所好;对同级,搞“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信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对下级,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费尽心机去包庇、去掩盖,以赚取“好口碑”。“好好先生”一无立场、二无原则、三无底线,捧着抬着上级、包着让着同级、哄着护着下级,坚信“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对上级察言观色、对同级隔靴搔痒、对下级遮遮掩掩,绝不把话放在桌面上,不直言相谏、以诚相见,习惯说违心话、办违心事。“好好先生”不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不辨是非、迁就错误;甚至因为害怕“出事”而包庇犯罪、有案不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美其名曰“与人为善”。

  简而言之,“好好先生”就是“世事不评说、见人就说好”的“大肚佛”。但是,这些“温情脉脉”的“好好先生”,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的是所谓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庸俗哲学。[5]即使是对犯有错误的同志,怕伤颜面和关系,始终不肯拉拉袖子提个醒,甚至帮着将错就错,最后使他们错失纠正错误良机,在错误的道路上积重难返。这种“一团和气”只把已经出现的问题藏着掖着、捂着盖着,不是引导工作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是任其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不是帮助同志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而是任由其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画像二:模糊是非界限,向领导讨好、向群众讨巧,把原则变成“圆则”的“圆滑官”。为了谋求“一团和气”,“好好先生”必然凡事不问是非。于是,他们“讲私情而不讲党性”,即使在大是大非面前也往往不讲党性原则、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荣辱、对错、好坏之分,“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甚至是“见利忘义、抛弃原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好好先生”一是认为不得不为。因为坚持原则就可能得罪上级被“穿小鞋”,说真话可能得罪同级“伤和气”,严格要求下级可能会影响人缘、丢了选票。二是认为何乐不为。看似宽容大度、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好好先生”,头脑里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考虑的是个人的利害得失。既然照顾关系可以互利互惠,何乐而不为?三是认为不能不为。在他们看来,原则完全成了束手束脚的紧箍咒,坚持原则只会处处碰壁,唯有化“棱”为“圆”,方能畅通无阻。

  于是,每逢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会被“好好先生”演绎成表扬与自我表扬,巧妙、婉转和艺术地谈缺点,使之沦为隔靴搔痒的“思想按摩”:重谈“理论结合实际能力薄弱”“加班太多不注意身体”之类的陈词滥调,对真正的错误视而不见;批评上级谈期望、批评自己谈愿望、批评下级谈希望,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重大决策和事项征求意见时,即便发现有不妥之处,仍然机械地答复“我附议”“没意见”……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在组织考察干部时,即使明知被考察对象不合格,也为了不得罪人或者“送瘟神”而把好话说尽;在工作中遇到矛盾当“和事佬”,对一些不良现象不敢抓、不敢管,对违纪现象不批评、不制止。[6]

  简言之,“好好先生”是不辨是非曲直,喜欢“打太极”“和稀泥”的“和事佬”。一个党员干部一旦变成了“好好先生”,就会失去原则和立场。遇到重大原则问题时,不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而是从个人得失出发,机械跟随上级领导的要求,全无自己的原则与观点;他们往往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忠奸不分,模糊是非界限,不讲政治、不讲原则、不问是非,不敢触及矛盾,遇到矛盾不睁眼、遇到真相不揭露、遇到问题不解决。

  画像三: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墙头草”“变色龙”。正是因为“好好先生”凡事不问是非,所以他们往往处事圆滑而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遇到问题就“耍滑头”,遇到矛盾就“躲猫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人像“墙头草、两边倒”,见风使舵、四处讨好;像变色龙,两面光、随波逐流;像不倒翁,两面派、左右逢源。他们的口头禅是“好,好,好”“是,是,是”,无论你说什么,都会发出赞同的声音。他们善于花言巧语、投机钻营、圆滑世故,善于耍嘴皮子,擅长“暖场”,油腔滑调、溜须拍马。满嘴的仁义道德,逢人只挑好话说,动不动就违心夸赞,攻于心计、巧言令色。笃信“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好好先生”,对上级不全说真话,对同级不把真话说全,对下级不全是真话,对百姓全不说真话。“好好先生”秉持“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为了在上级面前留下“好印象”而阿谀奉承、唯唯诺诺,在同事面前,为了保持所谓的“好关系”而相互包庇、一团和气,在下级面前为了得到“一致好评”而毫无原则、掩盖错误,可谓八面玲珑,不讲原则讲圆滑。

  简言之,“好好先生”就是“弯腰向领导、假笑对群众”的“滚滚圆”。这些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好好先生”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用庸俗的得失观看问题、用扭曲的是非观判对错,打的都是个人的“小算盘”,算计的都是一己私利——保住职位、搞好关系、留足后路、获得利益。这些放弃了原则、践踏了底线,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是拿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当儿戏。

  画像四: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隐身人”“太平官”。“好好先生”宁做“隐身人”、不当“出头鸟”,习惯等靠要,安于当无所作为的“太平官”。于是,他们在生活中待人和蔼可亲、不温不火;在工作中八面玲珑、见风使舵;遇到矛盾和问题,避重就轻、轻描淡写;面对大是大非,态度暧昧、不敢担当。由于他们办事不愿负责、怕得罪人,当太平官、逍遥官;服务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遇到问题不敢抓、不敢管,结果导致很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好好先生”往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政治上“油头粉面”,表态滴水不漏、作秀花样翻新,搞政治“化妆术、整容术”,掩饰政治投机的本来面目;深谙“搞定就是安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耍嘴皮子、玩花架子,有唱功、没做功,不干事只会来事;做人“油光水滑”,钻头觅缝、搜肠刮肚搞关系,见风使舵装样子、邀功诿过混日子。

  争做“太平官”的“好好先生”奉行“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既不愿承担责任也不愿投身实践,生怕因为自己的辛勤工作抢了他人风头,引来他人嫉恨;生怕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而给别人留下口实,给自己带来麻烦;生怕自己的公正言行成为引起他人打击报复的“祸根”。为了逃避责任、明哲保身,“好好先生”碰到矛盾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风险,工作中不敢作主、不会作主、不愿作主,不担当、踢皮球、打太极。故而,他们在该开口的时候言不由衷,在该坚持原则的地方“和稀泥”,在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关头耍“迷踪拳”,最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好好先生”信奉“不偏不倚”,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简而言之,“好好先生”是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

  画像五:困难矛盾面前不斗争,大是大非面前不亮剑,不当战士当“绅士”。“好好先生”缺乏斗争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不敢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不敢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不敢勇于斗争。他们担心斗争强了伤里子、伤感情、伤和气,怕斗争强了没路子,认为大家同在一起共事,低头不见抬头见,做人做事不要太较真,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因此宁愿得罪人民也不愿伤了“朋友”。

  党员干部一旦成了“好好先生”,势必以“好好好”作为待人之道、以“行行行”作为处事标准,不论对错与曲直,在原则问题上必定打哈哈、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大是大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小事小节更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抱着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的心理待人处事。总之,“好好先生”把好人主义作为人生信条,得罪人的事坚决不干,得罪人的话坚决不说。一方面,对同志、对队伍中的不良现象和错误言行听之任之,甚至眼看着自己的同志滑向违法犯罪深渊而不扯袖棒喝,看似与人为善,实则“见死不救”。另一方面,对事业、对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尖锐矛盾不愿意操心下力去解决。最终,“好好先生”们不敢与困难矛盾和人情关系作斗争,不当战士当“绅士”,原则性不强,政绩观、价值观异化;缺乏亮剑精神,在面对需要执铁规、出重拳的人和事上,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不能“痛下狠手”,使党纪国法流于形式。显然,“好好先生”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不讲原则、只求“圆则”,不讲批评、只求和气,甚至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听之任之、手下留情,归根结底是缺乏斗争精神。

  显然,无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利己型“好好先生”,多栽花、少栽刺的圆滑型“好好先生”,将原则变成“圆则”的交易型“好好先生”,还是以保护好自己为核心的躲避型“好好先生”,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面子型“好好先生”,都是看似与人为善,实则明哲保身;看似与世无争,实际上打的全是“小算盘”;说到底,就是怕得罪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实质是私心作祟、私利作怪。[7]对此,苏轼在《晁错论》中警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8]因此,刻画“好好先生”的基本画像,就是为了警醒广大党员干部,不仅不能让自己陷入“好好先生”的怪圈,更要敢于对“好好先生”唱黑脸、动真格。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乌海市海南区委员会组织部

机构地址:乌海市海南区政府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016000   联系电话:0473-4022588

备案号:蒙ICP备16000675

蒙公网安备 15030302000014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