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务员管理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发布时间: 2022-07-18     来源:     作者:


张伯行(1651—1725年),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他从不收受下属的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开。这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视作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这篇《却赠檄文》,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申述了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关系到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体现了张伯行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十八大作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战略决策。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在讲话中,总书记全文引用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张伯行的《却赠檄文》。
总书记为何引用这则多达56字的长典?原来张伯行是清代仪封县人,仪封就是现在的河南兰考。对兰考干部谈历史上兰考籍清官的故事,最为巧妙贴切不过。
接着,习近平总书记举重若轻地用一句话总结:“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在这里,总书记为全党同志树立了一古一今两面“镜子”:古人即兰考籍清官张伯行,今人即兰考原县委书记焦裕禄。

“照镜子”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以先进典型为镜,见贤思齐,对照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以便实现个人灵魂的自我净化、思想境界的自我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经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从而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这次活动为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其重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乌海市海南区委员会组织部

机构地址:乌海市海南区政府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016000   联系电话:0473-4022588

备案号:蒙ICP备16000675

蒙公网安备 15030302000014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