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你的位置:首页 > 巴音陶亥镇 > 党建风采

体验农耕文化,重温时代精神

发布时间: 2022-10-03     来源: 魅力巴音陶亥     作者: 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

万亩滩村农耕文化陈列馆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曾是国营农场的粮食储备窑洞,后于2017年、2021年两次翻修,成为现在的陈列馆,展馆现有七间展厅,共藏展品978件,主要突出农垦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两大核心内容,通过展品和窑洞房屋带领游客追忆曾经的巴音陶亥,重温时代精神,2022年被评为乌海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弄1.png

近日,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近百名师生一同前来万亩滩村农耕文化馆,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古老窑洞、体会民族团结的时代脉搏。

弄2.png

看到简单的农具、展品,老师们都欣喜的相互介绍,“过去我家用过”、“这个我家也有,可惜没保存”,同学们则围坐在传统的土炕上,体会爷爷曾经的艰苦生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追忆曾经的乡村生活,平日很难看到的老物件,全都陈列在这七间小屋里。师生们认真观赏展品、聆听讲解员讲述的农场故事,对农耕文化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这座家门口的展馆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弄3.png

农垦精神简单概述为八个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过去的巴音陶亥称为农场,从没有一亩耕地,到建设3000亩可生产耕地,仅仅用了十年时间,相比于现在的机械化,在上世纪50年代,既要耕种又要开垦,缺衣少食没有机器,用人力、畜力坚持不懈的开垦精神令人敬佩,而农垦精神的背后,离不开巴音陶亥农场齐心共建的民族团结精神,农场初建时,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个民族,近300名群众、干部,前来支援边疆发展,共同开垦建设巴音陶亥农场,大家同吃住、同劳动,改变了巴音陶亥房无一间、路无一条、地无一亩的艰苦环境。

弄4.png

农垦精神、民族团结精神是时代的精华,它在这片热土已经存在了60余年,如今已是巴音陶亥镇淳朴民风的精神图腾,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居共建共享的巴音陶亥,也将继续传承时代精神,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