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拉僧仲街道:党建赋能“小网格”,汇聚治理“大能量”

发布时间: 2023-04-03     来源: 魅力拉僧仲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者按: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拉僧仲街道及各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哪些创新经验?街道在“魅力拉僧仲”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市域社会治理进行时》专栏,聚焦街道及各社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试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要求,以构建“三个体系”为牵引,以坚持“三个深化”为载体,以突出“三个聚焦”为抓手,整合资源、融合力量、聚合功能、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群众平安幸福不断“加码”。



构建“三个体系”,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三级组织体系”,划分完善82个网格,配备82名专职网格员和233名兼职网格员。在网格上组建18个网格党支部、50个党小组,延伸设立党员楼长、党员中心户,构建全方位、立体式信访网格化管理体系。积极搭建“党建+网格+信访”调解平台,实现矛盾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纠纷在网格化解、服务群众在网格完成,为信访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网格员开展走访1279次,采集人员信息44735人、采集场所信息119个,开展服务帮助1560次、安全隐患排查1454次、市容维护149次,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4次,成功化解196件,有效防范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

建立多方联动服务体系。依托“全领域党建融合、多方位服务群众”工作模式,坚持化解与维稳工作双轨并行,切实推进机制更新、精准服务、多元调解,深度融合多方力量,构建起各部门与街道社区融入、互通、衔接、共享的联动服务体系,凝聚最大信访化解攻坚合力。

建立综合治理体系。将“五治融合”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抓手,强化基层组织和基层治理“双体系建设”,整合社区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室、心理咨询室、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监控研判室等资源,构建街道、社区两级社会治理平台(综治中心)共7个,安装信访系统1个,与全市6个镇办签订《平安建设跨区域协作协议》,推动街道社会治理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



坚持“三个深化”,聚力为民服务新标准

深化机制创新。一是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访工作研判会议制度,统筹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协调联动、效力衔接等环节,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听取汇报、分析形势,按照“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对信访工作中的突发问题和疑难问题,多渠道、多部门联合会商,携手攻坚,实现重点突破。二是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应急预案和领导干部公开轮流接访、24小时值班、日调度、“零报告”、责任追究与考核制度,切实提升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真正让矛盾纠纷“不升级、不上交”。三是抓实事前预警、事中调解和事后回访,围绕矛盾纠纷化解“时、度、效”,探索建立“一事一访、季度盘点、年度清仓”的跟踪回访制度,全面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质效。

深化队伍建设。一是不断优化“三单三员一平台”治理机制,组建党建指导员、民情监督员、廉情监督员“三员队伍”,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成为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和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治理的重要渠道。二是建立健全“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的网格化队伍建设体系,明确其在网格内的各项职能职责,建立考核制度抓好网格队伍管理。三是充分发挥网格员和“小巷管家团”作用,不定期入户走访排查,同时,结合网格微信群,通过“拍拍我”“有事@我”等方式“线上+线下”收集解决反馈问题,将问题解决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大大提升和优化网格管理效能。共处置民情事项3432件,其中物业管理1120件、社会事业1130件、城市建设308件、社区服务管理874件、办结2917件,办结率85%。

深化文明建设。一是借助“魅力拉僧仲”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打造零距离普法网络阵地,及时更新播放普法宣传内容。扎实开展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平安小区、平安家庭系列创建,助力街道社区文明善治。二是精心打造86个以法治元素、廉洁建设、科普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楼道;打造泽苑社区红色家园、华苑社区启德园,新桥社区红色影院3个党性教育基地,把文化魅力变为基层治理精神力量。三是着力打造文明实践信访窗口,借助志愿服务队伍加大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条例等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办结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合理信访、文明信访。



突出“三个聚焦”,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聚焦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街道、社区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1+6”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充分挖掘社区品牌特色,打造同心会客室、陈姐工作室、葛大哥工作室等9个特色矛盾纠纷调解室,统筹司法、社区、专业顾问律师、公安等多方资源,整合基层矛盾调解组织和调解力量,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目标。为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建成7家党群服务“红色驿站”,打造集“民族团结”“两新组织基地”“共享时代”“红色物业”“为老为小服务”等综合服务的一站一特色多功能的党群服务矩阵。融合“一刻钟生活圈”,聚合现有资源,创新思路,拓展方法,赋能亮点,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生活服务。

聚焦多元共治。坚持多元协同共治,完善街社吹哨部门报道和“12345”市民服务“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推动43个区直单位、26个党组织、623名党员深入6个社区报到,凝聚起了加强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党建融合行动”“我帮你”系列志愿服务活动97次。创新形成“1+4+N”工作法,创新“六步调解”法,构建“一核多元、联动联调”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强化信访矛盾源头预防化解,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94起。创新“融合党建+信访”工作模式,分类建立非建制性党建联合体,打造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难题共解的“说事团”“帮帮团”,累计协调解决32件矛盾事件,合力推动解决群众信访矛盾问题,形成“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联合效应。

泽苑西区336户居民反映泽园西区住宅项目所铺设的米白色地砖表面出现污渍不易清除且反复出现问题,拉僧仲街道及时牵头,协调区信访局、区棚户办、拉僧仲司法所,召集区城镇建设投融资有限公司、泽园西区住宅项目施工方及泽园西区选举的5名代表,成功调解泽园西区地砖纠纷问题,维护了地区社会稳定。

聚焦群防群治。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业主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主体,以矛盾纠纷志愿调解队、文体活动志愿宣传队、未成年人志愿辅导队、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环境保护志愿护卫队、生活服务志愿帮扶队“六支队伍”为抓手的“136+”社区治理模式,有序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建立7支共65人调解委员会,组建132人的治安维护志愿服务队,组建退休党员义务巡逻队3支,养老诈骗义务巡逻队6支,同心圆平安网格巡逻队6支,不断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力量。开展巡逻127次,发现问题43件,解决43件。构建特色居民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居民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援法议事会等平台,将居民们反映的清运垃圾、粉刷墙面、整治僵尸车等民生实事问题高效化解,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民生工程,拉僧仲街道将继续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方法,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以实际行动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