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银保监会联合开展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宣传月活动,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和乌海银行集中开展了以“反诈拒赌、安全支付”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本篇将与大家分享23个电信诈骗套路,带你轻松识破骗子招数,简单易懂好上手,一起来看看吧!
1.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2.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打电话给事主,并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3.快递签收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4.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事主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事主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5.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6.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仔细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7.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8.收藏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各类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事主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9.机票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10.重金求子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事主上当,之后以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11.PS图片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事主,勒索钱财。
12.“猜猜我是谁”诈骗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事主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13.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事主汇款。
14.提供考题诈骗
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15.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16.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17.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8.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事主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19.订票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事主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20.ATM机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21.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事主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22.金融交易诈骗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23.兑换积分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事主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事主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账户;或者发短信提醒事主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事主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
乌海银行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