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现代化农业发展欣欣向荣。
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渡口村的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一列列标准化鸡笼一字排开,喂养、调温、捡蛋、粪污处理等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以前的鸡舍环境脏乱差、异味重,现在的鸡舍干净卫生,而且产出的鸡蛋也干净。”公司负责人王保元说,“为保证鸡蛋品质,都是日产日销。我们现有30万只蛋鸡,日产鸡蛋1.1万公斤,年收入能达到4800万元。”
智能鸡舍干净卫生。(摄影:刘洋)
无独有偶,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羊路井村的荣冠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内,一头头白白胖胖的小猪仔正在吃食,公司负责人龚茂盛笑呵呵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养殖场从今年1月开始购进猪苗,现有优质育肥猪苗6600头,预计6月出栏;近期还将购进2200头猪苗,达到满圈饲养。”龚茂盛介绍,企业将通过三期项目建设,打造出存栏17600头、年出栏育肥猪35200头的现代化生态养猪基地,成为种养结合、农光互补、绿色低碳、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荣冠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喂养、调温、粪污处理、防疫等全部实现自动化。(摄影:刘洋)
而这些,在乌海不是个例。“巴镇万亩滩”米面、“乌兰乡”沙漠果蔬大礼盒、“王元地”面粉、“巴悦八白对虾”……这一个个现代化农业项目,带动农业增产、农区居民增收,让群众受益,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乌海虽是工业城市,市域面积小,农区人口比重小,第一产业占比小,但乌海市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充分认识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在全国、自治区“三农”工作大局中找准乌海定位,有力展现大作为、大担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乌海市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农区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农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说起特色农业产业,“乌海葡萄”首屈一指,已催生出酿造、研发、贮藏、流通、观光旅游等多个业态,呈现一二三产业相融互促的良好发展态势。
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乌海市葡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葡萄可以酿酒,葡萄酒庄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客流又能带动鲜食葡萄及葡萄酒消费。”公司副总经理李明雪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工作重点在设施农业及葡萄深加工方面,同时通过与政府合作,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葡萄旅游线路。
“葡萄+”产业拓宽特色发展路。(摄影:张靖爽)
围绕葡萄特色产业发展,乌海市建成30多处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及汉森、吉奥尼、阳光田宇和云飞4个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龙头+基地”“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让乌海葡萄产业带动力、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实现了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有机统一。
目前,乌海市葡萄保有面积1400公顷,鲜食葡萄产量407万公斤,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00余吨,产值逾9000万元,居自治区同行业之首;“乌海葡萄”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产业更兴旺,乡村更富足。围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思路,乌海市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黄河村民小组葡萄、团结新村蔬菜、西行客栈农家乐……一个个特色产业增强了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换挡提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乌海市还深化“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18家地方龙头企业筹集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1930万元,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为抓手,打造“订单+分红”“农户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带动农区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村现代化。乌海市制定《乌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建设向农区不断延伸,公共服务向农区不断拓展,城市文明向农区不断辐射,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乌海市联动实施户厕改造、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实现77.9%;村公路新改建工程624公里(含街巷硬化),里程数较之前增加了近5倍,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区公交通车率均达到100%;实施农区安全饮水工程,农区集中供水率由80%提高至100%;大力推进农区环卫一体化,选聘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农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环卫保洁模式已经形成;农区卫生室、超市、活动中心、草原书屋、“户户通”实现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
如今,家园美、产业兴、居民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乌海变成现实,一幅幅秀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