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信而立,城以信而兴。近年来,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用体系建设重要论述,不断夯实信用信息数据支撑,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加强信用监管力度,创新信用应用场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完善信用制度体系
乌海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印发《乌海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建立了信用相关制度,形成了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了制度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加强信用信息归集
乌海市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信用数据737万余条,为信用信息和数据共享等工作提供便利。通过“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门户网站,公开“双公示”“红黑名单”、信用承诺书等,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通过乌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奖惩系统,将“红黑名单”推送到各区、各部门单位,使其依法依规实施奖惩。目前,各部门单位开通信用综合账号447个,通过账号查询应用信用信息2.9万余次。
深化政务诚信建设
乌海市坚持以政务诚信引领其他领域信用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在自治区政务诚信监测考评中,2022年连续四个季度排名第1位。为进一步健全政务诚信承诺机制,乌海市开展了政务诚信“签承诺、亮信用”活动和公职人员诚信履职承诺书签订仪式,归集公示行政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的政务诚信承诺书近4000份;依托乌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公职人员诚信档案9400余个,在公职人员招录、职务任用、职务晋升方面查询应用信用信息百余次,组织召开政务诚信专题培训会,积极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诚信理念,推动政务诚信环境不断优化。
健全信用监管机制
乌海市积极推进信用承诺工作,已归集主动承诺、自律承诺等各类承诺信息9.5万余份,有力推动经营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在物业服务、建筑市场、劳动保障、税务等30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效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加强信用修复力度,全面梳理行政处罚中待修复的企业信息,组织召开“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培训会,向企业讲解信用修复流程,累计指导463家企业完成了759条信用信息修复。
强化信用宣传引导
2015年至2021年,乌海市共召开8次“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红黑名单”通过“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乌海日报》《乌海新闻联播》等平台媒体对外发布,引导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做到守法诚信经营。广泛开展信用主题实践活动,围绕“诚信兴商宣传月”“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诚信“十进”宣传教育活动500余场次,举办各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训班、培训会、宣讲会60余场次。大力选树社会诚信典范,已有88家企业及团体列入自治区诚信典型,1家企业成为自治区“诚信标杆企业”。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乌海市大力推进“信易贷”工作,不断扩大信息归集范围。目前,“信易贷”平台(乌海站)已入驻金融机构20个,发布金融产品63个,注册企业(包含个体工商户)1.28万余家,企业实名认证近7000家,实现线上授信54笔,授信金额达3.89亿元,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乌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诚信正逐渐从一个宽泛的道德概念,衍变为前所未有的强效制约力,成为助力乌海转型发展的催化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乌海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中,综合信用指数排名最好成绩为第7位,持续位居自治区第1位;2022年,在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信用环境指标排名第1位。“信用乌海”已然成为乌海的崭新名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信用动能。
下一步,乌海市将在完善信用平台建设、提升信用信息质量、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加强信用奖惩、深化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让“信用乌海”擦亮城市品牌,让诚信成为乌海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