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由中国文明网联合新华网和各地文明网等媒体组成报道组,走进城乡基层,以主题访谈、骑行直播、采风图集、故事视频、记者手记等形式,生动报道和集中反映“文明中国”的时代风采与万千气象,助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精神力量。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坚持铸牢城市文明之魂,以人民为中心厚植城市文明之根,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通过文化赋能、科技赋能、法治赋能、机制赋能,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让文明春风滋润鹏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起来的同时,文明行为已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日常。在街头,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在饭店,按需点餐、自觉“光盘”;在社区,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投放;工作闲暇时参与志愿活动,路遇危难时八方相援……市民的自觉行动,反映出深圳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长期坚守和成效。
先进典型引领向善力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在福田区文化馆,“中国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深圳市凤凰涅槃艺术团团长郭丽英向记者讲述着她的故事。
“2006年1月,我与全国道德模范、‘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代表深圳出席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癌症康复者文艺汇演’。在返回深圳的飞机上,丛飞对我说,回到深圳后一起组建一个癌症病友艺术团。我欣然应诺。然而103天后,丛飞病重逝世。”郭丽英向记者诉说道。
“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口气,就一定要把这个团队办起来。”为了完成与丛飞的约定,经过多方努力,2012年,取名为“凤凰涅槃”的艺术团终于正式注册成立。“凤凰涅槃”寓意“浴火重生”,表达了团员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丛飞的遗愿,我已经完成了。就算有一天我走了,病友们也有了一个家,这个家就是凤凰涅槃艺术团。”郭丽英说。
11年来,凤凰涅槃艺术团已经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他们用生命歌唱,用奉献感恩,开展各类公益演出活动累计400余场,鼓励病友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鼓舞观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们心怀赤诚大爱,相守相约,全心全意投入到礼赞生命的事业中。
记者走进深圳公益救援队,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将他们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道德沃土’需要营养,需要厚植,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呵护。”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说。
“户外运动风险较高,山野爱好者受困遇险事件时有发生。2003年起,我义务参与到山地应急救援行动中,当年大家都觉得去山里帮忙找个人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我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加救灾。”石欣向记者表示,在灾区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认识到组建一支专业队伍的必要性。救援关乎生命,如果做得不够专业,很可能不仅无法完成救助,甚至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救援队成立以来,我们组织参与全国山野区域救援300余次,参与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50余次,包括2023年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2023年土耳其地震等,救助危难群众千余人。”石欣继续介绍,如今,深圳公益救援队是国内首支获评社会应急力量城市搜救能力2级的队伍。救援队下设山地救援队、高空救援队等6支专业队伍,现有在册正式队员636名。
石欣及其团队为了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一次次将自身置于生死险境。他们长年无偿参与公益救援,以平凡的举动,传递着人间的温暖和善良。
据深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市持续开展20年的深圳关爱行动,累计已开展3.4万余项关爱活动,推出2300多项优秀公益项目,吸引千万人次参加。占常住人口比例超20%的381万注册志愿者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深圳基层治理、公共服务贡献文明力量。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始终以实际行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
薪火相传培育时代新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创办于1990年的深圳外国语学校走出了一条“集团化办学、书院制育人、高质量发展、创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获评“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走进环境优美、整洁干净的校园中,各式校园活动的海报十分引人注目。“深圳外国语学校常设科技节、外语节、辩论节、艺术节、体育节、美食节等‘六大节’,舞蹈团、心航合唱团、戏剧团、击剑队、模拟联合国、气象社等社团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希望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文明创建过程中。”深圳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开展楹联文化活动,沉浸式举办深圳市成人礼;发布“关爱未成年人十大实事”,举办“祝福孩子”“成长夏令营”“感谢师恩”系列活动,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季;全市建成79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举办深圳网络文明大会,在全国率先创建市民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近年来,深圳市凝聚各方资源,让青少年共享城市文明持续跃升成果,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道德力量铸就城市之魂
记者来到位于简上体育综合体的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馆)。在文明实践广场上,市民或锻炼或闲谈或“遛娃”;文明学习社里窗明几净,放学后还没回家的孩子们正在阅读……
据介绍,该中心(新馆)于2023年10月21日启用,设有学习社、风尚馆、聊聊吧、文明讲堂、艺术工坊等功能室,以及文明影像长廊和文明实践广场,着力打造理论学习、典型引领、数字调度、教育科普、文化惠民、体育便民、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功能平台。
走进其中一个功能室,无臂青年何子龙正用嘴巴咬着毛笔写字,桌子上铺满了一张张写有繁体“爱”字的方形小纸,墨迹未干。看到记者一行,他放下毛笔,兴致勃勃地说起了在实践中心给孩子们上书法课、到社区和学校宣讲的趣事:“这个平台让我展示了口书技艺,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书法、爱上书法,从我的故事里面获得能量,我觉得颇有成就感。”
何子龙所提到的宣讲,是龙华区精心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五进”宣讲活动。它以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等为主要成员,通过讲身边的变化和普通人的奋斗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此外,龙华区还有“我是文明代言人”、公共文明大家谈、传统文化研学营、创文“啄木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活动品牌。
龙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华区系统推进文明实践中心矩阵建设,在6个街道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各社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掘艺术村、艺术之家等特色文明实践点,构建覆盖全区的“1+6+N”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
同时不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菜单,对标“五大任务”,精准设计“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文明”文明实践十二月度系列主题活动,常态开展“理论学习微课堂”“便民服务直通车”等八大常规活动,围绕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开展“文明主旋律”“文明邻聚力”“文明微心愿”“文明书香气”等主题活动。全年共开展活动6000余场,惠及群众40余万人次,逐步构建全域覆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服务精准、广泛参与的文明实践良好生态。
科技赋能展现城市魅力
科技创新是深圳最显著的特质之一。深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市以智能化提升精细化,有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深圳市全面实施北斗高精定位技术与共享单车管理融合创新,用户“定点取车,入栏结算”,成为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的管理新路径。
近年来,深圳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围绕“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的目标,按照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有关部署,以“i深圳”APP为主渠道,全面推广“掌上办”“网上办”“一窗办”“自助办”与“视频办”,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深化“秒系列”、“全市域通办”、“跨省通办”、“免申即享”、“一件事”随心办、“免证办”等智慧政务改革,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一网通办”服务体系,助力“数字湾区”建设,让企业群众办事更舒心更高效,服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此外,深圳市实现公共平台上“云”联“网”,文化服务更开放普惠。搭建文化惠民服务平台“深圳艺文惠”,创设“惠观影”“惠看展”“惠读书”“惠赏演”等板块,持续推出线上城市文化菜单、读书分享阅读、云上展演展览等,让市民便捷分享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优化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更新升级读者服务;上线“深圳市文化馆云”平台,并加快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广东省公共文化云”平台对接衔接;创新构建“一网统管、一键预约”体育场馆预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圳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圳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弘扬文明风尚,共享文明成果。(采访报道组:程丹 钟云松 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