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党支部”】党建引领促发展 基层治理开新局——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党支部

发布时间: 2022-08-19     来源:     作者:

新丰村总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6户1041人,共有党员40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培育文明乡风,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道路。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村镇、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村、乌海市级文明村屯、海勃湾区先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荣誉,2022年7月被评为市级“最强党支部”示范点。

一是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综合运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50余次,深入推动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等,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抓党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坚持经常抓、抓经常,有力推动村里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根基。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一支善谋发展、能带致富的带头人队伍。大力实施党组织书记“头雁引领”行动和村级后备干部“薪火计划”,换届时将7名群众公认党性强、能力优、作风硬的人员选入“两委”班子队伍。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帮助在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上做文章。以“师带徒”方式,注重培养和使用好储备的4名后备力量、2名担任村书记(主任)助理的在村任职选调生,切实让他们在基层一线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的工作细则》规定的标准程序,规范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目前,村党支部有入党申请人2名、发展对象4名、预备党员1名,为村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是规范组织生活,发挥模范作用。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员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需求实际,通过党员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提前了解党员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确保组织生活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当先锋、做表率,凝聚起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创新“三服务、三带动”党建工作法,最大限度整合辖区资源,做到“点菜式”提出服务需求、“组团式”提供服务活动、“点评式”反馈服务情况的闭环管理,有效督促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业务知识、党史等内容学习20余次,理论知识评比活动7次。

四是发挥网格作用,提升治理水平。以“五治融合”为抓手,探索“12345+”农区治理新模式,按照自然村分布划分2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人,将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疫情防控、邻里纠纷调节等工作全部统筹到网格内、延伸至最末梢,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注重发挥身边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村规民约协同抓好“自治”,累计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30户,推荐优秀党务工作者、清风干部等先进个人6名,让村民通过身边“榜样”的力量,不断提升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五是强化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周五开展1次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后,配套建设休憩凉亭、健康长廊、篮球场等4处便民活动场所。持续开展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建设、乡村风貌整治四大行动,有效解决“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问题,辖区居民幸福感、满意度得到“双提升”。按照“一厅六区多元”模式,打造1800平方米集党员活动、民主议事、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推动20余项业务直接办理,今年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00余件,让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动员200余名农区党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摸排436户1041人,对37名重点疫区往来人员进行隔离观察,有力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工作,坚决守护了辖区群众的生命健康防线。

六是抓实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有效盘活现有资源,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将资源、资金向主导产业聚集,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实施粗粮深加工、民宿农家乐、日间照料中心等6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种养殖、农事服务、乡村旅游等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利用闲置集体土地打造集“党建+扶贫+教育实践”于一体的“初心田园”土地认养项目,累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注重用活用好125万元中央重点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建设标准化废旧汽车拆解处理基地,村级“造血功能”持续提升。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以来,累计收入达71.6万元,带动辖区7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