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以赴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强基固本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进步。
重大任务落实落细
组织职能充分彰显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我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围绕中心重实效、服务大局强实干、履行职责抓落实。
我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制定《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认真抓好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扎实推进“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集中治理,修订完善严格党的组织生活“1+5”制度体系,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把政治建设贯穿组织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把关、教育培训政治训练、干部管理政治监督、基层党建政治功能、人才工作政治引领,推动讲政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市以思想观念、方法手段创新打开工作新局面,从开展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晒党建、晒成绩”活动、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晒成绩、看谋划”集中述职评议,到实行重点项目“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实施巩固深化“双晒”活动成果20项重点任务,推动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履职尽责氛围更加浓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我市突出组织优势保障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推动优秀党员干部人才向农区一线集结,全覆盖举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制定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若干措施,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实现年收入50万元村“零”的突破。面对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探索构建社区疫情防控体系,建立组织动员、平急转换机制,实行网格(小区)“双书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机制,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逆行坚守、担当作为,党组织成为群众坚实的依靠,党的旗帜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
思想引领入脑入心
凝心铸魂走深走实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指引方向。我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以理论武装培根铸魂,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我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前期预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一场场思想淬炼和政治洗礼,引领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我市深入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十大行动计划”,实行市、区党校“集中挂牌、合署办公、统筹办学、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精准施教,举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历届历次全会精神集中轮训,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专业能力培训,有效提升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我市着眼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市党员政治生活馆等教育平台,开展“先锋大讲堂”“追溯奋斗记忆·激励担当作为”等宣讲活动,将“乌海i组工”抖音号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组织系统新媒体宣传教育平台,有效推动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选育管用系统发力
干部队伍担当作为
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我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牢鲜明用人导向,完善选拔任用体系,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高素质专业化要求,不断完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制度机制,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全面实施政治家访、“非提拔任用谈话”、重点任务考察识别干部机制。圆满完成首次三级同步换届,班子结构得到极大优化、整体功能显著增强,换届全过程零差错、零违纪、零举报,实现了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我市注重从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提拔干部,以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总体评价结果连续5年位居各盟市前列。大力推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461计划”,深入开展“岗位历练计划”,统筹用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各年龄段干部,高质量完成《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自治区相关目标要求,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我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实施《乌海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深入开展分级分类量化考核,评选“担当作为好干部”,加大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并行机制,实现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所在区直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20%,关心关爱干部系列机制、发挥干部监督融合功效特色做法得到自治区肯定,积极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
集聚各方优秀人才
人才支撑不断增强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念,精准引才聚才,真情优待人才,不断壮大各类人才力量。
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出台《乌海市人才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为全市人才工作描绘了宏伟蓝图,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备。
我市大力实施“十百千”人才计划和“乌海英才”工程,首次评选“乌海英才”团队2个、个人9名,建成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首家盟市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8个驻外人才工作站,制定发布人才引进目录和企业岗位需求白皮书,为教育、医疗等领域引进紧缺急需人才1580余人,培育技能人才1.86万余人,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人才合作协议,柔性引进14个院士专家及科研团队,促成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彰显。
我市深化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每年投入足额专项资金用于人才活动和兑现待遇,在人才落户、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发放人才购房补贴3250万元,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日益浓厚。
基层基础全面提升
组织体系更加严密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我市深入推进“书记领航工程”,实施党员队伍源头培养行动,全市党员总数达3.93万余名,推动“比武争星”“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常态化,“最强党支部”创建率达到4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我市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工程”“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强基工程”“动员工程”“赋能工程”,健全“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全面完成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在全区率先推开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让基层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我市统筹抓好机关、国企、教育、卫健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非公党工委+行业党委”模式,大力推行“十字融合法”,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显著提升。着力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组建“红色服务团”“红色服务联盟”、助企小分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制定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十条硬核举措”,积极打造“司机之家”“暖心驿站”等服务站点,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武装,着力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