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以来,乌海市聚焦贯彻落实“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决策部署,建强体制机制、紧盯重点难点、推动融合发展,做优做实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和保障城市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目标的巨大优势。
建强体制机制,构建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主格局”。构建“四级书记抓基层治理”的领导体系,市委书记带头承诺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项目”,逐级建立由本级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或组长的领导协调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建立市委组织部牵头、47个部门深度参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提出7个方面57项重点任务清单,逐一明确责任主体,解决问题、推动落实。建立“1+N”政策制度体系,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为中心,出台涵盖网格化治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等16个配套文件,进一步强化对基层治理的全面指导。建强织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组织”为主体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网格党支部372个、党小组729个,真正把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起来。
紧盯重点难点,释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效能”。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由37个部门合力推进“网格工程”“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强基工程”“动员工程”“赋能工程”,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上用情发力。聚焦优化市场环境,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大力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推动物业服务和社区治理的融合和创新。聚焦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深入开展基层减负行动,推动镇(街道)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下放服务事项269项、行政审批事项99项,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聚焦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社区“两委”全部纳入“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面向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定向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真正打通晋升渠道,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更优、成果更实。
推动融合发展,汇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量”。瞄准打通街道社区与驻地单位、“两新”组织间的行政边界和组织壁垒关键点,实施基层党建融合发展三年行动,采取党组织联建共建方式打造党建引领治理融合点157个,推行轮值书记、供需清单、双向互评等机制,以党建融合推动资源整合、治理融合。牢记为民初心,全面启动党员干部下基层紧密联系群众工作,全市39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包联618个小区(网格),1.6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13.16万次,以老百姓看得到的实际行动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凝聚基层治理群众力量,组建交通、快递等10个行业党委,建设党群服务中心119个、党群服务角280个、改造核酸亭为暖心服务驿站55个,打造“邻里党建”“亲情服务一家亲”“和乐亭”等党建品牌,把党的“优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把党的“好声音”传到群众心坎里,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村居民积极有序参与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