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与晋、陕、宁交界,与区内5个盟市相邻,划分为9个旗区,市域行政区划界线总长达2342.18公里,市内旗区界线总长654.91公里,界桩点1000多个,光靠“人”去管理,可没那么容易。
那靠什么?当然是“智慧”。移动信息时代,区划边界管理也需向“数”而行、聚“智”而为。2022年,鄂尔多斯在自治区率先“上链接”——建成集PC端、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及智慧界桩终端为一体的智慧界桩管理系统,这也是全区首个行政区划管理互联网一体化移动办公系统。
近日,记者来到鄂尔多斯市民政局,线上体验了这个见“线”行事的“智慧大脑。
打开智慧界桩数据监测平台,鄂尔多斯全境的“高清大图”跃然眼前。在这个可视化数据大屏上,一颗颗绿色、蓝色、黄色的界桩“颗粒”分明,由它们连接而成的省界、盟市界和旗区界清晰明了,满满科技感。
此刻,系统显示的时间是3月12日9点54分,工作人员点开了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界线上的9号界桩。在屏幕左边的运行状态栏里可以看到,该界桩的经纬度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4位。拖动鼠标,可以随意放大和缩小,操作起来很“顺溜”。鼠标任意停留在某一颗界桩上,都像是拿着一个高倍放大镜在看,可谓是“人在家中坐,即可窥‘毫端’”。
“我们给每一颗智慧界桩都安装了‘智慧芯’,用鼠标点一下,就能看到界桩的实时运行状况。遇到擅自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等异常,系统当即就反馈过来了。”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孙彩霞说,以往是“两眼一抹黑”,现在随时随地都能“看”界桩,每时每刻心里都有“数”。
介绍情况的过程中,不管是说到整个系统,还是具体到某一界桩,孙彩霞口中频频出现一个词语——“精准”。这个词可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而是仔仔细细做出来的。
第一步,鄂尔多斯在全区范围内完成了行政区域界线数据矢量化转换,智慧界桩系统在矢量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转换;第二步,利用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矢量图(1300个)、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清卫星图、系统上传原始坐标数字化成果表,一键对54坐标、84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转换,并且进行系统矫正;第三步,对行政区域界线数字数据进行信息可视化处理,形成7旗2区可视化数据大屏,叠加相应比例尺的行政区域界线和管理线矢量数据,成果在地理信息卫星图上展示,可自由设置精度比例。
还有一个步骤,添加区域数字化界桩坐标设备,也就是记者在平台上看到的绿色、蓝色、黄色的界桩。这个不得了,较以往纸质数据误差,从原先的3米~5米精确至0.5米以内,精度提升6~10倍。精准度已趋近满分。
原来,大屏上的“高清大图”就是这么来的,随意放大和缩小的“自由”就是这么实现的。这一番智慧化“操作”,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桩子,让“更便利、更智能、更精准”成为“硬核”标配,直接把界线、界桩管理拉高到一个新的级别上。
有“智慧”驱动,区划边界管理犹如“探囊取物”,“一键”可知“无限事”。无论是电子存档、随用随取,还是图上测距、测面积、测点位,全天候无人值守监测界桩,抑或是线上发起巡检联检,实时上传日常巡检、年度联检数据,“好用”不止一星半点,在手机微信小程序上也能轻松开展工作,一切有“迹”可循、有“数”可依,有效解决了界线管理中长期困扰基层民政的“界线资料存储难、界线实地指认难、涉界责任判定难”等问题。
如今,智慧界桩管理系统不断升“值”加“新”,2.0版本的“智慧大脑”更“聪明”。建成人、机、点、线四位一体的行政区域界桩管理平台,依托移动设备载体,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界线界桩的快速定位和导航、日常数据采集和日常巡查、巡线预警、巡查轨迹记录等功能。
“让数据使劲儿‘走路’,我们做起界线管理工作来就省时省心省力。”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君力感慨道,系统的持续“萌新”,进一步提高了界线界桩的巡查效率,为全区界线界桩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参考,得到自治区民政厅和周边盟市广泛关注和认可,并于2023年取得了由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站在大屏前,顺着电脑上的光标,记者翻“山”越“河”、进“村”入“社”,不一会儿就“走”遍了鄂尔多斯全境的边界线。时间已经来到了3月12日10点44分,光标停留在监测平台右上方。那里正显示着几个数字:“界桩总数1079个”“智慧界桩136个”“异常任务总数0个”。看着这个大大的“0”,在场的所有人都心情愉悦。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慧界桩管理系统成果应用,推动智慧界桩安装更换工作,切实提升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有效助力平安边界建设,同时做好系统共享,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楼门牌、智慧街路巷牌、智慧地名提供坚实保障。”杨君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