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向基层宣传践行党的科学理论、重大举措等,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于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覆盖,积极调动志愿力量开展群众乐意、满意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
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
2、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
1.有固定场所: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固定场所阵地;
2.有统一标识:在全县范围内使用统一规范的标识,悬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牌;
3.有办公设备:配备一定数量的桌椅,适当配备电视机、照相机、多媒体、喇叭音响等设备,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4.有工作制度:按照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围绕活动开展、设备管理、资料管理、效果评估等建立健全文明实践制度;
5.有专人管理: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力量,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文明实践活动及文明实践场所的日常管理;
6.有档案资料:完整规范收集整理文明实践档案。一般以期次为单位,收集整理计划、记录、文字和视频课件、实践图片、考勤记录、实践台账、考核管理等有关资料。同时,要及时收集完善有关资料的电子档案。
3、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式“学、传、育、帮、引、融”。
1.“学”,发挥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平台作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丰富学习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富民政策送到群众中,将文明礼貌、素质提升践行在行动中。
2.“传”,发挥讲堂讲授和集体宣讲的作用,在农时季节、重要节庆、农贸集市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志愿宣讲队伍走进讲堂、走进农贸市场、田间地头,用群众语言讲解理论政策、历史文化、社会公德、好人故事、法律法规、科学技术,提高人民群众政治认识、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
3.“育”,组织志愿者向广大基层群众传播文艺戏曲、家风家训、饮食健康、社交礼仪等优秀文化。结合“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培育有文化、素质高,懂文化、视野宽,有理想、目标远的新型农民。
4.“帮”,动员社会志愿者开展捐资助学、脱贫助困、公益事业等活动,关心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农村特殊群体,鼓励乡贤反哺桑梓,组织志愿者以谈心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难题,推动形成互帮互助、睦邻友好的良好乡风民风。
5.“引”,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模范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广泛开展道德评议和乡风评议,褒奖善行义举,惩戒失德行为,引导群众乐于助人、勤俭持家、孝老爱亲、诚实守信。
6.“融”, 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围绕学习内容、典型示范、效果提升等内容,创新制作接地气、方便群众理解、易于群众接受的宣传内容,及时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向群众推送学习。通过“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线上线下互促共融。
4、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重点任务
1. 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
2. 以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方向。
3. 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基本职责。
4. 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组织方式。
5. 以综合利用阵地资源为基础支撑。
6. 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
5、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标准化管理服务要求
1. 阵地大门常开
2. 理论宣讲常进
3. 群众实事常办
4. 志愿服务常有
5. 文体活动常新
6. 乡贤能人常驻
7. 村民居民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