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精准监督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1-04-12     来源: 魅力拉僧仲     作者:

关于开展精准监督的思考

赵乐际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之中。下面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开展精准监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敬请关注。

一、要及时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

纪委监委的监督检查工作不能脱离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只有围绕其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才容易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否则会让人觉得我们纪委监委的工作是在帮倒忙,是在添乱。

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纪委监委也承担着重要的监督检查职责。在参与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了解到,扶贫资金的滞留是一个问题。因此,作为牵头部室,第三监督检查室及时制定监督检查方案,在征得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的同意后,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针对发现的“扶贫项目政策把握不准,项目储备滞后;主管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扶贫资金尚未形成合力;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扶贫资金出现滞留;基层办事人员匮乏,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向市委报告,市委书记高度重视,及时批示办理,促进了该问题的解决。

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中,市纪委监委及时将自治区的要求报送市委、政府,市委、政府收到文件后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责任部门对照责任清单查漏补缺,抓好落实。通过市纪委监委的推动,过去行业主管部门长时间协调没有结果的工作,短时间内得以顺利解决,达到了推进工作的目的,有力落实了党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

二、要认真钻研监督检查对象的业务知识

我们监督检查的多是部门、单位的核心业务,其运转多年,涉及的法规、政策、要求、程序多,而且由于机构改革、职能职责和人员都在动态调整,如果不钻研被监督部门、单位的业务知识,我们的监督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接触其业务时就会不得要领、一头雾水,结果很可能是费时费力,甚至是劳而无功。这就要求我们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前,先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被监督单位的职能职责、政策业务、内设机构、人员组成等信息、知识,确保不说外行话,不被内行欺骗、糊弄、轻视。

比如,在煤炭资源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工作中,我们及时向自然资源、能源、发改、工信、环保、应急等部门收集其2000年以来的历史沿革、职能职责、人员组成、政策法规等基本素材,对涉及地质灾害治理、采空区治理、煤田灭火工程等相关业务,组建专班,有针对性地研究,对专业性强的基础数据,请国有资产损失评估部门、物价机构组织第三方评估、鉴定,确保监督工作权威精准,经得起历史、实践的检验。

三、要形成上下联动的整体合力

基层普遍存在编制少、人员少的实际情况,而且越是越层,高层次人才越容易流失。而现在的监督检查业务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力量整合机制,极容易出现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或检查空白、盲区的情况,且容易引起被监督单位和同志们的排斥、反感,认为监督检查缺乏统筹,且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有微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在整合力量上开动脑筋,想办法、出实招。

在煤炭资源专项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1+1+7”的机制优势,把各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吸纳进来,每周向其提出一周工作要求,督促其在市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把握工作重点,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及时调度,随时纠偏。

四、要处理好与监督检查对象的关系

要始终牢记我们是“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的职能定位,不能越位。我们没有足够精力短时间内把每个监督领域的工作彻底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借助专业力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比如,在出监督检查方案前,要向被监督单位收集相关政策、要求;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让其派业务骨干参与督查,发表意见、建议;在监督检查后,对问题的甄别,要积极听取被监督单位的意见,确保问题有据、措施可行。

为了开展好脱贫攻坚专项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前,我们向扶贫、财政部门收集、调阅了各类政策、资料;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把财政、民委等部门的同志编入督查组参与实地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后,我们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反复推敲,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有出处,每一条建议都有依据。

五、要在梳理汇总和跟踪落实上狠下功夫

过去,我们的好多检查是走马观花,为检查而检查。由于没有明确的检查目的,事前没有清晰的职责,不是带着问题听、看、问、查,只是转一转、看一看,致使事后总结提炼不出有说服力的问题、有价值的建议。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我们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体现,更是同一事项多次研究、强调、部署、发文、督促、检查的弊病所在。

基于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点问题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带着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由于前期基础工作扎实,中间掌握的政策、资料、信息、数据比较全面,后期汇总情况详实、问题精准、分析透彻、建议可行,为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监督检查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了,监督检查报告出来并不意味着就大功告成了,还要及时收集领导批示意见、部门贯彻落实措施、效果,为下一步的监督重点明确方向,找准新的发力点。( 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