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共治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23-07-06     来源: 乌海日报     作者: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新兴产业逐步崛起,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民生工程实现从“有”到“好”的新跨越,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这份优秀答卷的背后,是海南区“党建赋能”“三圈”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华丽缩影。

  近年来,海南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服务落实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大局之中,坚持党建引领“三圈”共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让居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城市发展新局面。

  推进社会治理提升

  完善基层“治理圈”

  海南区紧紧围绕提高辖区群众满意度的工作目标,把党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统筹整合辖区内党建资源,形成“1+5+19+N”的党群中心布局,确保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红色阵地全面、精准覆盖到位。

  海南区坚持上下联动、抓点带面,做好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基层党组织机制。今年以来,海南区及时调整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统筹整合下沉基层力量,全区8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90个村(社区)网格,让治理“有为”。

  为了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便民服务,海南区依托现有的小区党群工作站平台,深入推进“红色网格”与“红色驿站”的阵地共建,创新构建“党群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利用“一体化”网格平台组织网格员深入开展“网事”处理,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便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社会治理在“网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与此同时,海南区积极推进社区“红色驿站”建设。“‘红色驿站’不仅为居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服务,还是社区治理的问题收集站与调解室,统筹辖区‘双报到’党员和志愿者,借助党员志愿者的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将‘社区+网格员+物业+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应用到社区基层治理常态化工作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泽苑社区党委书记袁玲说。

  推动党建治理融合

  打造为民“服务圈”

  近年来,海南区“搭平台”发挥基层治理“共治效应”,建立区域“党建联盟”,打破“内循环”,定期收集一批诉求、落实一批政策、解决一批难题,铺开共治“服务网”,合力扩容“服务圈”,推动基层党建由“点上出彩”到“全面提升”。

  海南区根据“体量相近、位置相邻、局情相似”的思路开展党建交流互动,打造“党建联盟共同体”。在园区探索实施“支部建在链上”工作模式,以产业园党委、经济部门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为着力点,将单一非公企业党组织与产业园党委、经济部门党组织串珠成线、织线成网,充分发挥“红色服务团”职能,全面梳理工业、税务、社保等重点领域惠企政策,积极疏通企业办事“堵点”。

  海南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在拉僧庙镇曙光村探索开展“契约共建”,高效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契约化”新格局,将更多优质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一线,打造党建引领农区居民致富新模式。今年共签约37家单位,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构建百姓“生活圈”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人民美好生活环境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重点,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认真开展调解、帮教、禁毒、扫黑、反邪教等基层治理工作,推动平安海南建设。”海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吕阳说。

  海南区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构建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海南区以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为抓手,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巩固整治成效,基本实现道路硬化绿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河湖沟渠治理全覆盖。

  海南区围绕惠民利民政策开展老书记讲堂、小板凳宣讲、“一本账”群众讲堂等宣讲活动220余场次,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政策给农区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暖心服务”为落脚点,通过114支“暖心服务小分队”,开展政策宣传、帮办代办、暖心服务、群众文化惠民活动240余次,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00余件,受众达4万余人次,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