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1月,我市民营经济主体达到6.1万户,占全市各类企业比重达99.6%,较“十三五”同期增加3.4万户;全市民营经济贡献全市77%的税收、67%的GDP、80%的产业投资,民营经济主体成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近年来,我市坚持从思想深处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坚决做到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常态化政商对接机制,拓展服务民营企业平台载体,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让民营企业发展呈现强大内生动力。
建机制,强服务——我市建立“政企恳谈会”工作制度,每季度邀请不同领域企业家共同座谈、共谋发展、共解难题,全面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建立“红色服务团”工作制度,在全市各机关单位组建“红色服务团”,各“红色服务团”按职能、分领域组建“红色服务联盟”,聚焦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并开展服务。截至目前,深入民营企业走访246次,开展交流活动123次,累计收集问题诉求163个,协调解决事项145项;建立民营企业提出建议直通车制度,形成报送、收集、整理、承办、反馈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有效提高政企沟通协商服务速率。
搭平台,解难题——我市通过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制度,推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联和“一企一策”专班式包联服务,全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健全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工商联、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工作制度,全面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组建“助企解难服务小分队”,对2023年全市296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逐一摸排,解决困难问题87件;坚持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松绑,今年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六税两费”3832.71万元,实施用水、电、暖“欠费不停供”政策减免费用398.54万元。
树典型,鼓干劲——我市积极营造争先争优氛围,目前已有6家民营企业入围2023中国能源企业(集团)500强榜单,2名企业家获得“第五届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近50家民营企业先后获得自治区民企百强、“诚信之星”、行业之星等荣誉称号;5家商(协)会荣获“四好”商(协)会荣誉,陕西商会、冀商联合会、东北商会荣获全国先进商会,河南商会、手工艺术品商会荣获自治区先进商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乌达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自治区唯一入选产业集群,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达产业园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促担当,谋发展——我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为切入点,结合实施“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等专项行动,引导民营经济力量通过既“输血”又“造血”的方式,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各类民营企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开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累计投资超10亿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专业技术培训60场,受益群众超3万人。